為推動彝繡衍生產品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涼山彝繡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涼山彝繡直接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廣大婦女居家靈活就業,2020年初,北京服裝學院與涼山州婦聯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行業指導、設計幫扶、平臺資源引入等,推動彝繡產品市場轉化,實現涼山彝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師品牌聯合涼山州彝繡企業及彝繡傳承人共同打造80余款帶有彝族刺繡的服裝服飾、箱包、首飾等產品,于2020年9月19日,以時尚新姿態,亮相北京時裝周,“彝”韻新風 · 涼山印象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發布會順利開展。
當天,北京服裝學院黨委副書記倪賽力、四川省婦聯巡視員周曉俊、四川省婦聯發展部部長俞慧敏、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李季、涼山州婦聯主席馬燕靈、涼山州統戰部副部長羅阿呷、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姚紅光、金陽縣縣委常委、縣總工會主席沈成友,出席“彝”潮來襲沙龍活動,就“樹新風助脫貧”、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彝族非遺文化、扶貧政策及彝繡創新設計的意義等作了交流,旨在通過彝繡衍生品市場轉化帶動涼山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發布會植根于彝族傳統文化,弘揚彝族民族藝術魅力,尊重彝族傳統,傳承彝族刺繡技藝,同時注重現代審美需求,拓展消費受眾市場。產品靈感來源于彝族服飾、彝族銀飾、傳統漆器以及彝族建筑上的傳統紋樣,運用打散重構的方法,表達到大眾剛需的日常產品上,既保留彝族文化特色,又實現了非遺衍生品市場轉化。每一款產品均包含彝族繡娘一針一線樸實無華的勞動!
在涼山州婦聯和北京服裝學院推動下,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校友設計師品牌,積極投入這場公益設計扶持,從設計幫扶到產品開發,歷時半年,以創意產品結合繡娘擅長的彝族刺繡,推出一系列符合市場需求,貼近生活、具備鮮明彝族特色的時尚產品。以北京時裝周新品發布為傳播起點,把產品推向彝族地區以外的消費市場,帶動更多的生產和消費,讓貧困地區的群眾通過彝繡實現就業增收、脫貧奔小康。涼山的非遺衍生品將得到全社會更廣泛的關注。
五位來自北京服裝學院優秀原創品牌設計師(以發布會產品出場順序排序),設計扶貧的熱情,傾力打造彝繡非遺衍生產品,為大家呈現出一場彝族文化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