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顏丹平,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我想問問咱們在場的小朋友,知不知道海洋有多深?我們科學家又是怎么測量出海洋的深度呢?”
“現在的科技雖然沒辦法知道動物們腦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能看到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大家看我旁邊這個轉盤上就是兔子眼中的世界,小兔子的視力差不多有360°,所以我們站在它身后,它也可以看得到,但它卻有一個視覺上的盲點,大家知道是哪兒嗎?”
“咱們北京現在垃圾分類是四大類,我們對面擺了四個對應的分類垃圾桶,小朋友們手里的圖卡畫著不同的垃圾,我們先分成兩隊,看哪隊小朋友能又快又準確的把圖卡投到對應的垃圾桶里。”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都知道了核酸檢測這個名詞,可核酸并不神秘,它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必不可少的組成物質,我們如果去過中關村大街,看到的那個雙螺旋的著名標志,那就是一個核酸片段的結構模型。”
9月20日上午,走進位于北京科學中心的第十屆北京科學嘉年華,很多家長發現給孩子講解科學知識的并不是常見的講解員,高校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科技工作者、高科技企業負責人……都成了為公眾授課的科普志愿者,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北京市政協委員。這場市政協主席吉林,副主席楊藝文、林撫生、陳軍,秘書長嚴力強,市科協負責同志與20余位市政協委員共同參與的“科技為民、科普有我——政協委員科普志愿活動”,正是科協界市政協委員工作室開展的首次活動。
“政協委員作為一個群體,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委員自身的專業優勢,委員工作室就是要充分發揮好委員的專業優勢。”市政協科協界別召集人田文委員表示,為進一步加強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充分發揮市政協科協界委員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方面的積極作用,科協界市政協委員工作室將首場活動的舉辦地點選在科學嘉年華現場,就是為了面向更多的群眾提供科普服務。這場活動除了科協界別委員踴躍報名參加之外,還得到了市政協科技委員會其他界別委員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 “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的重要講話精神。
“我們現在能夠檢測基因,未來新的基因編輯技術甚至可能拯救那些被絕癥判了死刑的人。希望小朋友們長大后,也能參與到基因工程研究之中。”
“數學之美不僅在于原理本身的美妙,更在于對數學的鉆研精神。希望我的講解能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數學之美,有信心能夠好好地學下去,把自己能力充分發揮出來,這樣生活也會充滿更多色彩。”
“希望咱們看展覽的每一位小朋友和家長,都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保持對科學的好奇和懷疑精神,與我們一起參與創新、推動變革、創造未來。”……
不同的展廳里,每位委員都在用自己長期在科研一線工作積累的豐富知識,以形象生動的方式深入淺出地為青少年講解著科學熱點問題,分享著思想見解和人生理念。正如委員們所言的那樣:“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個科學夢,這就是科普教育的意義。”
“去南極科考可不容易,我們都知道南極很冷,附近的水面上經常覆蓋著厚厚的冰層,一般的船根本無法突破這些海面浮冰,也就無法接近南極,但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就可以克服這些困難。今年,雪龍號和雪龍二號成功完成了我國第36次南極科考任務,標志著首次‘雙龍探極’圓滿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們中國的極地科考事業已經邁進了新的階段……”
“阿姨,我翹著腳也夠不著,您能抱我仔細看看這個大船嗎?”在大國重器展區,一位擠在人群里的小朋友聽完劉海明委員的講解,向市政協副主席楊藝文提出了一個小“請求”。
“你這下能看清楚了吧。”楊藝文副主席立刻滿足了小姑娘的心愿。“你要好好學習,將來也成為科學家,好不好。”
“我長大了也要當科學家,造一個比這還大的船,也要去南極。”旁邊一個小男孩隨即向身旁的父親說出了自己新的奮斗目標。一場科普活動下來,一顆顆小小的科學種子已如細雨般落入孩子們的心中,正孕育著未來的參天大樹。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模型前,市政協主席吉林向科協界市政協委員工作室授牌。吉林表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提高各界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素質,是市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科協界市政協委員工作室舉辦的首場活動,就是在廣大青少年心里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幫助他們走進科學殿堂,立志成長為投身科技創新、堪當時代大任的一代新人。希望委員工作室能充分發揮界別、專業、渠道等特色優勢,在探索實踐中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提高履職質量和水平。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