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 稅收體制改革扮演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角色,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軍”,其無疑是“十三五”改革的重頭戲。這五年,稅收體制改革在渡過“每向前邁一步都很難”的改革深水區時都有哪些精彩表現?給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百姓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開考之年:營改增積基樹本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十七屆五中全會和我國十二五規劃規定的重要內容,是我國稅收制度的一項重大變革,是實施結構性減稅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助力供給側改革、撬動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支點。北京市按照部署,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
北京市稅務部門按照國家的改革部署和工作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營改增工作。營改增期間,新建18個營改增臨時辦稅服務廳,增設340個營改增辦稅窗口,開通38個辦稅綠色通道,采取預約服務、延時服務、錯峰服務等舉措,同時在原有279個二手房和個人出租不動產辦稅窗口的基礎上,新增辦稅窗口70個......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部門多舉措以稅收的“減法”換來了企業效益和經濟發展的“加法”。
“2017年的第一季度,我們的進項抵扣稅額達1680多萬元,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為9.68萬元,這比我們測算的營業稅減少了700多萬元。減下來的這些稅,讓我們有了更充裕的資金進行景區的升級規劃和管理質量提升,這真是國家給我們企業真金白銀的實惠!”北京古北水鎮旅游有限公司財務經理當時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由衷地表示道。
給納稅人減輕稅負,是營改增帶給企業最直接的利好,但其更大的意義在于拉長產業鏈條,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據了解,2017年1-3季度,第三產業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的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營改增行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3.2%。
壯闊征程:機構改革行穩致遠
2018年6月15日,新組建的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正式掛牌。機構改革后,北京市稅務部門快速反應,打出了納稅服務組合拳,整合辦稅服務廳資源,實現涉稅業務“一廳通辦”、辦稅“一次辦結”、資料“只報一套”;推出“最多跑一次”清單;整合12366納稅服務熱線,提供7×24小時咨詢服務,實現一個號碼接入、一人稅收業務通答;擴大電子稅務局辦理事項,為辦稅人員提供了“三統一”即渠道統一、登陸統一、界面統一的辦稅新體驗等。
新機構實現了全業務系統整合,在納稅服務之外,北京市稅務部門在提升征管能力、合理機構設置、整合征管資源、統一執法標準、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等方面也有十分亮眼的表現。北京市朝陽區稅務局征管科科長周穎表示,以前需要通過國地稅合作定期交換數據來實現數據共享,從而進行相關數據比對,機構合并后在對納稅人的征收管理和風險防控上基礎更扎實了,數據也更豐富了。
“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后,最大體會是幫助我們納稅人節省了時間成本。”北京樂迪熊餐飲娛樂有限公司有關人員表示,過去需要在原國稅和原地稅兩個系統里申報的事項,現在都可以在一個系統里申報,實現了涉稅事項的“一網通辦”。
揚帆遠航:優化營商環境精進不休
打造一流國際營商環境,不僅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經濟國際競爭力。北京市稅務局制定出臺9項主要政策和N項配套措施,即“9+N“,為在京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并及時優化營商環境方案,重磅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安排22項主要任務,并梳理細化成298項任務清單。北京市稅務部門植根于實現“省事、省時、省錢、省心”的辦稅服務體驗,推出了一系列納稅便利化的舉措。開辦企業涉稅事項“一次填報、一網提交”; 業務整合并入“單一窗口”,實現“一站式”出口退稅;實現12類162項辦稅業務“最多跑一次”;在全國首創發票業務全鏈路網上辦,實現了政策“碼上可知”、咨詢“線上可答”、業務“網上可辦”、操作“掌上可行”。
北京市朝陽區稅務局在十三五期間創新作為,連續在企業開辦業務和不動產登記業務上作出改進和突破。同時大膽提出由稅源管理所實現風險應對全流程的理念,在所有管理所全面推行廳所銜接工作,調整了部分事項的操作流程,減少了納稅人需要再次返回辦稅服務廳進行涉稅事項辦理的環節。
北京市采取的各項舉措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使得投資創業更加便利,市場主體更具活力。2019年在世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北京)的納稅時間位列全球16位,納稅指標排名提升了24位。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使得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長,也為外資企業敞開了大門。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部門深知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未來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讓“放管服”改革改出實實在在的成效,進一步提升納稅人和繳費人的獲得感,為優化首都營商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