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隆重召開。北京市政協港澳委員高度關注,以多種形式聆聽、領會會議精神。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對外發布,委員們進一步領會核心要義,統一思想認識,紛紛表示,此次會議是在我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
在全會公報中明確指出“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再次彰顯了中央對港澳地區助力國家發展進程的期望和厚愛,讓大家備受鼓舞。
港澳委員必將繼續以自身所長配合國家所需,將國家機遇轉化為自身發展動力,發揮好“雙重積極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香港麗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主席、行政總裁李胥表示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了新方向。“十四五”規劃更好地發揮了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香港恒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施榮懷表示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勝利舉行,標志著國家現代化發展再上新征程。一個更富強的國家,為香港再出發提供了更強大的信心;一個更注重創新發展的國家,為香港發揮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香港必須深刻認識到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抓住歷史重大機遇,主動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開拓全新的發展格局。香港應進一步發揮基礎科研優勢,助力國家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加強香港與內地創科項目對接,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輸送所需專才。
北京市政協常委,信德集團有限公司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表示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中國現在和未來社會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強有力的信念,非常振奮人心。身為市政協常委,定將把握好“十四五”規劃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新機遇,堅信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既是香港發展所需,也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所需。
北京市政協常委,香港豐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杜家駒表示
香港應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歷史機遇,鞏固現有的特色和優勢,尤其在建設優質名牌大學和擴大健全金融資本力量上更進一步。在促進大灣區內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跨境雙向流動上發揮更強的作用,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北京市政協常委,澳門派意市場推廣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盧德華表示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象征著我國正式踏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征程。澳門社會發展得益于國家“十三五”規劃,相信澳門的未來也會繼續得益于“十四五”規劃,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繼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合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洪明基表示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不僅全面總結“十三五”發展經驗,更為“十四五”中國發展把脈定向,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現代化建設發展擘畫宏偉藍圖。我們港澳同胞更要自身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自身的發展和企業的愿景融入到國家的大勢當中,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一份子。
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新興織造廠有限公司董事梁宏正表示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這些提法讓港人很受鼓舞,期待香港特區政府能夠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引領各方正面力量和香港市民共同努力,團結一心,推動香港社會盡快重回正軌,早日恢復繁榮穩定。全會還明確指出國家將著重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用創新思維推動文化發展,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必將有助說好中國的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信和集團執行董事黃永光表示
在國家新發展方向中,香港應進一步思考扮演何種角色、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可以發揮低稅制、國際化程度較高等優勢充分吸引全球專業人才,與內地攜手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作為政協委員,也將積極組織香港青年公益交流活動,為年輕人尋找機會,提供發展平臺。年輕一代必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希望他們可以乘著時代的機遇,將個人的理想融入時代的發展。
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華健達(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冠誼表示
香港與祖國命運與共,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緊密相連。“十四五”規劃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期待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能夠把握住這次難能可貴的機會,保持和發揮特色地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期待在“港區國安法”的護航下,香港經濟和民生能夠逐漸恢復正常,讓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再放璀璨光芒,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期待中央政府能夠推出更多優惠政策給予香港,幫助香港市民解決住房、就業、教育等等更多深層次的問題。
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圣公會港澳教省秘書長管浩鳴表示
中央全面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凸顯香港在國家重大規劃的重要角色和獨特優勢。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香港在服務國家戰略中須有新定位,憑借原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歷史機遇,與內地進行多方面科創合作,投入更多創新元素,努力建設好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北京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馮國佑表示
“十四五”規劃給予香港在國家建設中極其重要的角色,將為香港青年帶來無限發展空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希望香港能夠在國家推進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發展新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有更多香港有志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劉國勛表示
“十四五”規劃《建議》將堅持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放在突出位置,標志著國家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面對“十四五”發展機遇,香港應拓展思維,積極加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利用香港在國際化、科研水平及高等教育等領域的優勢,推動與內地在創新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加大力度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此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香港長遠發展和繁榮穩定。
北京市政協委員,英皇集團企業行政主任楊政龍表示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及“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公布,切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福祉的發展理念,意義重大、極具前瞻性和戰略性,充分彰顯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作為港區市政協委員,將跟隨國家步伐,找準未來五年發展的方向和著力點,發揮港區委員雙重積極作用,全力配合國家政策,加快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執行董事、社長魯薇表示
“十四五”規劃對于香港來說機不可失,既不能等也等不起。香港只有成為國家發展的助力、合力,才能實現持續繁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具有先發優勢和豐富經驗,在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的同時還要搭上國家發展快車。以自身優勢與內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歷史機遇,才是香港發展的正確方向與理性選擇。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