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的居委會今年9月上馬,他們是如何快速打開工作局面的?面對情況復雜,訴求多樣的現狀,居委會又該如何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今天我們來一起揭秘通州區永順鎮永順東里社區居委會的社區治理秘籍。
永順東里居委會工作人員辦公區
打開工作局面 讓居民們知道“娘家人”來了
2020年9月份,永順東里社區居委會成立,轄區內共有8個小區2118戶居民。
“要讓居民參與到社區發展中來,開展社區工作要有居民的大力支持。”永順東里社區居委會負責人張素華說。
張素華此前在其他社區任職,有著豐富的社區治理經驗。多年的工作經驗讓她深知“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重要意義。新社區一成立,張素華立即和居委會其他工作人員一同籌劃并招募了社區志愿者。他們發動社區黨員和熱心公益事業的居民共同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以義務理發,體檢等活動為載體,廣泛服務于居民,使居民深刻的感受到了基層黨組織帶來的喜人變化。
義務為居民理發
義務為居民進行體檢
除此之外,永順東里社區居委會還以人口普查為契機,挨家挨戶的做好居委會的宣傳工作,讓所有居民都知道“娘家人”來了。
居委會工作人員入戶宣傳
“家里說事兒”讓百姓說說家里的煩心事
“家不僅僅是一座房子,它是情感的集合,作為基層黨組織我們要融入其中,把小家變成“大家”,社區工作者要成為家里的一員,這樣才能更好的讀懂居民需求,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永順東里社區居委會負責人張素華說。
永順東里居委會負責人張素華與居民溝通社區事兒
為了給居民提供一個反映問題的平臺,也為了更好的開展社區建設,居委會工作人員集思廣益,決定成立 “家里說事兒”的社區議事協商平臺,讓居民把關心關注的事情拿到社區這個大家庭來共商共議,更好的解決居民身邊的煩心事兒。
新機制落地 居民訴求浮出水面
“居委會來了后,給我們成立了物管會,現在正幫我們解決燃氣問題,這些都是我們迫切想要解決的麻煩事兒,“家里說事兒”這個形式真挺好,管用!” 永順北街一號樓居民說。
永順北街一號樓建于1995年,是個六層板樓的老舊小區,只有一棟樓。永順東里社區居委會成立后,通過“家里說事兒”的工作機制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同時依據《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在小區中組建了物業管理委員會。居委會以這兩個平臺為抓手,收集了居民十余條建議,按照急事先辦的原則,小區居民使用燃氣的訴求浮出了水面。
居民希望接通市政燃氣
“用燃氣罐真是太不方便了,它不僅有安全隱患,而且往樓上抬也是個問題,我們這小區老年人居多,板樓沒有電梯,這一個燃氣罐灌滿了氣60斤,一個人根本拿不動,都是街坊鄰居幫忙抬上去的,老人幫老人抬燃氣罐這種情況很常見。通過 “家里說事兒”的平臺,我們都認為應該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不想使用這個燃氣罐了,希望居委會能幫忙讓我們小區接通燃氣管道。”小區居民說。
居委會全力解決居民訴求
事兒分輕重緩急,根據居民訴求居委會首先把燃氣問題提上了議程。經居委會和相關部門溝通了解到,由于永順北街一號樓小區只有一棟樓,如果需要獨立安裝燃氣管道,花費成本比較高。如果從其他已有燃氣管道的社區引管接入,則成本會降低。鑒于這種情況,目前永順東里居委會已經協調燃氣公司進行實地測繪,待成本預算和管道接通方案設計完成后,居委會將會通過議事協商機制讓居民自主選擇。
為了保證現階段居民使用氣源的質量,永順東里社區協調北京液化石油氣公司通州分公司將氣源定時定點的送到小區門口,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服務。
據了解,下一步永順東里居委會將在轄區每個小區內都建立“家里說事兒”議事協商會的工作機制,把協商會開到居民的家門口,給居民提供一個更加便捷的反饋問題的平臺,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社區治理就是要把握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找居民最關心的問題,健全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機制,積極探索創新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新模式。構建黨組織領導、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議事協商體系,全面提升議事協商的質量和效果,推動共商共治常態化、制度化和長效化,樹立基層黨組織治理新格局。
評:社區工作復雜多樣,不僅要埋頭苦干,還要動腦會干。永順東里居委會創立的“家里說事兒”工作機制,不僅幫助居委會捋清了工作方向,充分收集了群眾訴求,還把百姓緊緊團結在了基層黨組織周圍,為今后向居民提供更加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