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在現場親身感受模擬協商會,我對‘模擬政協’背后所蘊含的協商民主精神、所展現的人民政協制度優越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體會,對我們今后在學校開展‘模擬政協’活動的形式、設置內容和環節也有了新的啟示,是一次很直觀生動的示范課堂。”在12月11日北京市政協圍繞“倡導文明養犬,共建和諧社區”主題舉辦的機關年輕干部模擬協商會后,參加現場觀摩的教師代表有著相似的感受。
這場模擬協商會一開場,不養犬和養犬的雙方居民代表之間就“激烈交鋒”,現場“火星四濺”。
“狗叫太擾民了,經常看到狗相互掐架汪汪亂叫,大家都得躲著。有時大半夜還能聽到狗叫聲,我這么大年紀好不容易睡著又被吵醒,誰受得了啊!”
“要是狗能讓叫就叫、讓不叫就不叫,那還不成精了?再說咱老街坊見面還得聊幾句,小狗相互見著了,還不能叫幾聲?”
……
現場,既有針鋒相對的據理力爭,也有春風化雨的解疑釋惑,各位“市政協委員”結合自身角色專業定位,講解如何認識和理解文明養犬,解答涉及依法養犬的相關法律規定,現場演示教學害怕狗的人遇到狗的正確處理方法。
雖說是模擬,但標準和市政協專委會開展重點調研協商沒什么兩樣。從7月初第一次組隊,整整五個月里,這組機關年輕干部去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中心調研,到廣通社區實地探訪并參加社區關于文明養犬的真實協商,參與市政協專題協商會等等,經歷了協商的完整過程,尤其在前期準備工作下了很大功夫。
“通過參加這次模擬協商,我切身體會到養狗這類與人民群眾關系密切的事項,往往是利益多端化的,基層工作開展有很多的難點,要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發揮好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室理論處韓昊然說,“我平常更多是做理論方面的工作,這次模擬協商實踐對我本身而言是一次沉浸式的自我教育,學習了協商民主的方法,更加深入深化協商民主的認識,領悟協商民主的真諦。”
“現實生活中我并不養狗,為了這次扮演好‘養犬居民代表’,我把身邊養狗的親戚、朋友、同事都問了個遍,詳細了解他們養狗過程中的痛點與感想,然后將其中大家普遍提到的內容進行梳理,形成今天我發言的基本框架。”人事聯絡室人事處劉麗莉說,“這次體驗了協商的全環節過程,我更加深刻明白了協商要堅持問題導向,不能簡單直接去找辦法,在精準調研的基礎上找準協商的‘小切口’,充分發揮好協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在基本問題上形成共識,找到的辦法才能有效、才能落得下去。”
“民生無小事,這次‘政協委員’參與社區協商,主題很鮮活,呈現很真實。”現場點評的委員導師董明慧和馬慧娟希望這樣的“模擬協商”形式對政協委員探索密切聯系群眾、參與基層治理能起到借鑒作用。馬慧娟委員更是表示,要將這次“模擬協商”成果形成提案,并帶到即將召開的市政協全會上。
到場觀摩指導的市政協主席吉林指出,要以“模擬協商”為切入口,提高政協機關干部為委員履職服務、謀劃調研協商的能力與水平,真正做到“懂政協、會服務”。要創新協商機制,推動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探索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群眾的新渠道新形式,進一步拓展協商民主的深度和廣度,讓協商過程成為凝聚共識、發揚民主的過程,促進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繼續挖掘“模擬協商”更多的作用與功能,使其成為進一步面向社會廣泛凝聚共識的載體和窗口,畫好最大同心圓。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