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鋪就扶貧路
北京市政協委員 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工會主席、職工董事 鄭立明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鄭立明,今天我給大家講述的扶貧故事是“養雞鋪就扶貧路”。
提起華都肉雞,北京的很多老百姓可能都不陌生。1982年,北京市畜牧局等單位投資興建了北京華都肉雞聯營公司,成為國內首家現代化大型肉雞生產企業,由此拉開了中國肉雞產業化發展的序幕。
當時,市委市政府向華都肉雞公司提出了一個宏偉目標,年屠宰加工肉雞1000萬只,讓首都市民每人每年吃上一只雞。如今,這個目標早已變為現實。華都肉雞在北京市場的占有率一度達到90%,這曾經餐桌上的“稀罕物”,成為了北京尋常百姓家的盤中餐。
2007年起,華都肉雞公司開始布局河北灤平,邁出了產業扶貧的腳步。當時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開發銀行的牽頭協調下,投資5.6億元建起了一家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近年來,首農旗下的華都肉雞公司還將境內產能全部轉產到了灤平,在當地根扎地越來越深,成為了有名的“扶貧就業工廠”,“一條龍”產業鏈的扶貧碩果更加喜人。
譚玉蘭是灤平縣兩間房鄉葉營村村民,家里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在校就讀,丈夫常年吃藥,喪失勞動能力,學費、藥費和日?;ㄤN的重擔全都壓在了譚玉蘭一人身上。為了解決譚玉蘭的家庭困難,灤平華都肉雞食品公司主動招收她進廠工作,從此,她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每月能拿4000多塊錢工資,比當地的平均工資還高出一大截,家里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進車間2年多來,廠里還組織她參加了各類技能培訓,她的崗位技能和就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也給了她奔向新生活的信心。
灤平華都肉雞食品公司總經理韓劍飛說,目前,灤平全縣有33萬人口,大約十分之一直接或間接地靠肉雞養殖這條產業鏈增產增收。拿養雞為例,就先后累計帶動了3000多農戶從事肉雞養殖,平均每戶年收入達到10萬元。
鳳山鎮下官營村的養雞戶李建軍,過去給人打零工,一年到頭收入也就一兩萬元,一家老小生活捉襟見肘。2010年開始養雞后,老李已經從村里的貧困戶變成了“富裕戶”。每次2.2萬只肉雞養大后送到廠里,一只雞至少能賺2塊錢,一年養6到7批,光靠養雞就能有近三十萬收入。最關鍵的是企業鎖定最低保護性收購價,養雞戶不受市場波動影響,也就不愁賣,企業統一供雛、供料、用藥、防疫,養雞戶只要專心按要求把雞養好,就不愁賺錢。
河北灤平華都食品有限公司通過舉辦24場招聘會,精準對接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讓有就業意愿和能力的貧困戶通過進廠就業脫貧脫困。目前,企業一共聘用了建檔立卡戶234人,同時依托企業肉雞加工產業,周邊村鎮3萬多名農民每年可以為企業訂單式飼養肉雞3600多萬只,是這些農戶穩定收入的重要來源。通過就業扶貧、產業帶動等精準扶貧舉措,也取得了農民增收、企業發展、社會穩定的脫貧“多贏”效果。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