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界委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聚焦首都高質量發展,結合新形勢新部署新要求,圍繞黨政中心工作、貼近民生實事,發揮自身優勢,深入調查研究,積極通過提案履職盡責。立案的1271件提案涵蓋了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與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
為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進一步擴大政協提案工作的社會知情度和參與度,便于各界群眾“看提案、知提案、評提案”,進而推動提案質量和辦理質量進一步提升,即日起,“北京政協”微信公眾號通過【提案摘編】欄目,陸續刊發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部分提案內容,敬請關注。
《關于進一步完善“接訴即辦”機制提升首都社會化治理水平的提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接訴即辦”是北京市一項重要的治理機制創新,在全國有廣泛深遠的影響力,是北京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著力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解決了“理念”問題、“作風”問題、“體系”問題、“底圖”問題,不僅聚焦辦好群眾家門口事,打通抓落實“最后一公里”,也為政府加強應急管理、提升治理效能開拓了嶄新的道路。
如何進一步完善“接訴即辦”機制,民盟北京市委員會從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目的
聚焦高頻難點民生問題,推動“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用“治理”解決普遍性問題,用“整治”解決反映突出問題,用“改革”破解民生類難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現狀
01 “吹哨報到”精準到位不夠,街鄉過多承擔了超越自身事權的工作任務;
02 存在行政強制命令給企業造成了額外的負擔問題;
03 “接訴即辦”“吹哨報到”相關考核監督機制還有待完善。
分析及建議
01 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完善“接訴即辦”長效機制
應盡快出臺《北京市接訴即辦條例》,解決長期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一是通過制定一部地方法規來溝通“接”和“辦”的行政主體,對“訴”的市民參與主體依法賦權和約束,對違法行為依法處置,以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二是要針對“接訴即辦”工作流程進行立法。細化工作流程和明確職責范圍,依法規范評價體系,讓“三率”納入到法治化軌道。“接辦”要依照法定職責派單;“響應”要嚴格考評機制,依法形成追責制度。“滿意”要依法評價,通過立法建立高水平專業化第三方獨立評價體系,給出客觀依法的評價結論。
02 推動“接訴即辦”向“主動治理”延伸 實現“12345”效能升級
一是發揮“12345”的社會問題數據匯總功能,長期追蹤、做好城市發展趨勢研判。強化數據共享和分析,從抓個例問題事件,向抓全局趨勢、防風險擴散轉化;從辦理解決具體問題,向防系統風險轉化。二是加強“12345”熱線的大數據運用研究,使其發揮社會治理的指揮棒功能。用好“12345”熱線數據反映出的“問題底圖”,拓展其在前瞻性分析、問題趨勢研判和預警提示等方面的綜合功能。為各級黨委、政府日常城市管理及全市重大活動和專項工作開展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
03 防患未然 有的放矢 做好風險預警防范
一是基于“12345”熱線歷年積累的數據資源,特別是萬人電話投訴率,精準把握城鄉、區域之間的差異,追溯歷史,抓住問題成因和發展脈絡,形成社會共同良性參與。把街鄉鎮自發形成的良好工作范例和模式總結推廣。二是加強“12345”的長期追蹤、歷史發展和趨勢研判。通過“12345”熱線大數據和市場、信訪、政府管理和城市等大數據的疊加分析,對當前市民投訴問題,開展主動分析研判、歷史追蹤,找出問題的潛在爆發點。做好風險預警。及時制定化解矛盾預案,系統規避重大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