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轮换和9人轮换哪个舒服,欧美变态另类牲交,国产又硬又粗进去好爽A片软件,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無障礙
x

全部頻道

政務> 正文

老北京述聞之名人故居⑥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

2021-05-17 09:35 北京政協

老北京述聞

《老北京述聞》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傳承發展北京“四個文化”中心建設要求而策劃的系列書。該系列書立足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定位,著重從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等方面,講述北京人文故事,提煉首都文化符號,探討首都文化的特點和傳承。

全系列書共十二卷,分別講述了北京三千余年歷史中的歷史典故、人文地理、營國故事、古都文脈、戲曲曲藝、風物民俗、胡同街巷、名人故居、京城會館、飲食名饌、史籍志書、傳說故事等方面的內容,涵蓋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等多方面。

今天為大家推送"老北京述聞之名人故居"第六篇《紀曉嵐的閱微草堂》

我的六世祖名諱紀昀,字曉嵐(1724—1805),是清乾嘉時期的大學者,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謚“文達”。以總纂《四庫全書》和撰著小說《閱微草堂筆記》聞名于世。

關于紀曉嵐在北京的故居,《閱微草堂筆記》中有兩處提到:

丁亥春,予攜家至京師,因虎坊橋舊宅未贖,權住錢香樹先生空宅中。(《灤陽消夏錄》卷三)

余虎橋宅,為威信公故第。廳事東偏,一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初造宅時所賜,亦移自兔兒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為第一。余又號孤石老人,蓋以此云。(《姑妄聽之》卷一)

由此可見紀文達公在移家來京前已有舊宅。為雍正時岳鐘琪故宅。這座故宅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號,前晉陽飯莊所在地。據滄州王敏之先生考證,紀曉嵐在這所故宅居住的時間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從11歲到39歲)約計二十九年,后期(48歲到82歲)約計三十五年,前后共住長達六十余年。

那么紀文達公去世以后,故居的命運又如何呢?清代黃安濤(1777—1848)在《真有益齋文編》載稱:

癸酉(嘉慶十八年,1813年)秋仲,始偕舍人曾君琨圃蹴屋于宣武門外虎坊橋之側,屋為前大宗伯紀文達公故居……文達裔孫割半見賃。中有類舫者,曰“岸舟”(據翁方綱題洗硯遺照詩自注,“岸舟”匾額為曉嵐受業師汪由敦所書);有若堂者,曰“閱微草堂”。履聲已遙,題署可識,蓋文達昔年燕閑撰著之所,于斯在焉。

黃安濤在此居住了多久,另一半的歸屬又有什么變更,均無文獻可考。

到了民國之初,紀氏的這座故宅,便屢易主人。為此王敏之先生于1986年專門考證:民國初年此宅(包括東西兩院)為鹽商劉姓所有;又賣給京劇藝人于連泉(藝名筱翠花);此后又為梅蘭芳所買,辦國劇學會和國劇傳習所,曾租給富連成科班社長葉春善;后又為劉少白租賃做公館。

已故知名學者劉葉秋先生(中華書局編審)曾撰文回憶:

先大父壽夫公(錫疇)于清末購得之,住眷屬于西所,而將東所拆去重建,為會客讀書之地。其分三院:第一院門道連接南房二間,西側有綠屏門通西院。北房大廳兩明一暗。庭中古藤一本,老干屈盤,矢矯如龍,花時濃蔭滿院。第二院北房大廳三間,前廊后廈,極為宏敞。東西兩側為走廊……

1 - 640?wx_fmt=png

紀曉嵐故居內景

劉老描述的這座院落格局,就是現在晉陽飯莊剩下的平房部分。同時很明確地指出了當年晉陽飯莊西側仍為故居的一部分,今已無存。劉老回憶在第三層院子以東,另有小跨院,東西兩小院相通。東小院帶廊北房三間,門道一間,東西各小閣一間,進深不過三四尺,是一供佛處。西小院則高臺之上北房三間,臺下東廂房二間,均甚矮小。此小跨院為紀曉嵐故居一部分。晉陽飯莊以東相連者,過去為電報局,再往東是一個棺材鋪,此兩處即閱微草堂正房的舊址。劉老記得,兒時親見“閱微草堂”舊額尚懸掛在東小院北屋門上,后來為直隸會館取走。他還憶起,當年掌管會館事務的惲公孚(寶惠)先生“每月遣長班來取租金,其后以有積欠,先生致函先祖催索,略云:‘閱微草堂后院租金,數月未付,請即擲下’”。劉老曾保存此信函。信雖然后來毀于“文化大革命”,但他認為閱微草堂故址于此處,目睹親驗,確實無疑。1986年晉陽飯莊于原地之東擴建一棟四層樓,電報局和棺材鋪及其后小跨院的閱微草堂正房,俱在樓基之內。以上這些都是劉老的回憶。他還賦詩一首:

芳鄰猶記閱微堂,前輩風流翰墨香。

幾度海桑經世易,有誰能識魯靈光。

我有一位忘年交,名為范玉昆。在20世紀30年代,他家就住在當年電報局舊址,其產權已屬一經營湘繡的馮姓所有三進院,一進門過道東邊為傳達室,西側為兩間南房。進月亮門后,為北房三大間,東西房各三間,北房中間大屋有屏風,后邊通往中院,與前院相同。第三層院較深,帶廊北房三間,東西小閣房各一間,院內有大樹、碎石。此處便是劉葉秋先生所言以前與東西兩側相通的小跨院,即“閱微草堂”舊址(當年還可隱約看到被砌堵的通向東西兩側的院門)。東側棺材鋪已易其主。

范老回憶:“30年代初,齊如山先生到我家做客,對先父亦言此院是紀曉嵐故居正院。我們住的前院為會客處,最后院里很幽靜,是閱微草堂,與劉文所述吻合。”據他回憶,當時西側故居舊址內為北平國劇學會所用。學會理事均為社會名流,如李石曾、馮耿光、張伯駒、梅蘭芳、余叔巖、齊如山等,學會出版過一些戲劇理論的書籍,并展覽陳列數千件戲劇文物,還在院內建了戲臺。那時院內的紫藤非常茂盛,形成一個自然的大天棚,清香四溢。一些文人、名角常常在棚下開會。據齊如山先生說,大家都對紀曉嵐這位大學者非常敬仰,對其故居和親自栽種的紫藤愛護備至,像梅蘭芳、張伯駒、蕭長華等許多名人都曾親自澆灌管理過,不少人為這棵古藤傾注過大量心血。范老記得有件事對他教訓最深。他說:“那時我才七八歲。有一次淘氣,摘了紫藤花又折斷了枝條,被蕭長華先生看見批評了一頓,連傳達室的老徐也挨了批評。家父知道后領我去賠禮認錯,盡管我的父親與蕭先生、葉社主(葉春善)很熟,又是鄰居,但出于愛護古物,還是不顧私情。蕭老說,這棵古藤有一二百年了,活到現在這樣真不容易。除了感謝栽它的紀曉嵐外,還有不少人為它付出了心血,應該愛護古物。愛物敬人嘛!”范老先生回憶起這段往事,至今仍不勝萬千感慨。1935年梅蘭芳遷居上海,北平國劇學會大部分活動停止,僅陳列戲劇文物。1936年停辦轉給富連成。這里只是富連成社址的一部分,用作學生宿舍。著名京劇藝術家譚元壽先生回憶起來還清楚地記得當年自己的床鋪在哪個位置。

紀曉嵐故居位于現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號,2003年重修后改為紀念館,對外開放

1949年以后,這里曾是運輸公司、民主建國會的辦公場所,后為宣武區黨校所在地。1959年山西晉陽飯莊分店遷入,至今已有45年了。值得一提的是,這座飯莊除了具有山西面食的美味特色之外,更因為是紀曉嵐故居,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到這里。像老舍、臧克家、曹禺、胡絜青幾位先生,常常雅集于此,祝壽、賦詩、賞古藤。

2000年,北京市修建兩廣路,按照原規劃這條路是一條直線,紀曉嵐故居遺址正在大街路邊,勢必首當其沖,面臨被拆毀的命運。此事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一些著名專家學者紛紛請示市政府,懇請保留故居。同年5月31日上午,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視察了包括紀氏故居在內的兩廣路上的文物單位,陳廣文主席親自帶隊。我也被邀請前往,心情忐忑不安。陳主席拉著我的手告訴我:“清遠,這座故居政府已同意保下來了。”2002年初,政府將晉陽飯莊遷移至東側的小樓,市里投資修復閱微草堂,建立紀曉嵐故居紀念館向社會開放,此事被列為該年度政府為百姓辦的60件實事之一。(寫于2003年 作者紀清遠 系紀曉嵐七世孫、北京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

責任編輯:張曉宇(QL0001)作者:紀清遠

為你推薦

加載更多

北京千龍新聞網絡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未經千龍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新出網證(京)字013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2-2-1-2004139 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5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180003號 京公網安備 11000002000007號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頁 騰訊朋友 有道云筆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卢龙县| 育儿| 饶阳县| 梁平县| 阿合奇县| 邢台县| 繁昌县| 五大连池市| 富锦市| 博罗县| 丰顺县| 县级市| 木里| 扬州市| 延吉市| 本溪| 邯郸县| 邯郸市| 娱乐| 南投县| 保德县| 包头市| 阳城县| 五原县| 当雄县| 丘北县| 筠连县| 永顺县| 津市市| 蒲江县| 巴东县| 金乡县| 东乡县| 阿鲁科尔沁旗| 瑞安市| 大宁县| 南郑县| 河源市| 灵丘县| 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