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委員 華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發電工程部副總工程師兼項目經理 李京一
據報道,剛剛過去的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考察。這個社區常住居民1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是少數民族群眾。社區廣場上,習近平同居民們親切交流。他說:“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習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和惦念牽掛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脫貧攻堅問題,這些年,總書記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調研,與鄉親們共商脫貧致富大計,開出一張張脫貧“藥方”。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中,他反復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他還將推進脫貧攻堅和促進民族團結工作做了有機聯系,指出團結促發展,發展筑團結。
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是扶貧攻堅的關鍵因素,所以只有完成了少數民族脫貧攻堅任務,各族群眾才能攜手并進,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將極大地體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也能極大地穩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也能極大地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優越性,還能極大地促進我們中華民族扶危濟困、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光大,各族人民就更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共同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日子就在眼前。因此,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特別是高質量完成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脫貧攻堅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政協要發揮出政協特色和優勢,在脫貧攻堅戰中立新功。
一是要繼續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正如政協委員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一樣,要加強學習中央有關文件和習總書記有關脫貧攻堅的指示,通過學習加深對脫貧問題的認識,深入了解實現脫貧對我國實現小康社會,進而對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意義,甚而對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帶來的巨大意義。通過學習應該認識到把脫貧攻堅工作提升到首要任務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特別是對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而言,通過獲得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減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迅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跟得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具有重大意義。
二是要通過全員凝聚共識來確保脫貧攻堅戰的勝利。
常識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沒有共識很難獲得圓滿的結果。所以取得共識是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前提,甚至是必要條件。脫貧攻堅戰能否獲得成功和人們對這件事情的認識程度、認可程度有著緊密的聯系。誠然,現階段大多數人對脫貧攻堅工作有著正確的認識,也用正確的作為來支持脫貧攻堅工作。但不可否認的是,尚有很多人都存在著脫貧攻堅戰是政府的事,自己“幫不上忙”“插不上手”,甚至有些人這種意識很深。有的貧苦戶也存在著脫貧攻堅戰政府在打,自己等著就行了,自己不愿干、不想干的意識深厚。作為政協委員,在凝聚全員共識上可以“大有作為”,應圍繞著身邊群體,所聯系的一部分群眾,引導他們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來,引導他們關心脫貧攻堅工作,引導他們關注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動員他們適度消費扶貧產品,通過這種方式讓全社會“動起來”,關心和關注脫貧攻堅工作,促進形成共識,最終凝聚共識取得圓滿成果。
三是通過制定提升扶貧工作規劃獲取最終勝利。
脫貧攻堅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通過努力現在脫貧了,但稍微放松可能就會返貧,這些是大家的共識。解決好現行標準下的脫貧問題,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何防止脫貧后返貧,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如何保持繼續發展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首先應該判斷脫貧攻堅作為一項“單獨工作”會延續或持續到什么時間的問題。我個人分析判斷,至多會延續到2035年,那時我國已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表明已脫貧地區也基本實現了現代化,完全解決了貧困問題。到2035年還有15年,正好是三個五年,建議通過制定十四五扶貧規劃和十五五、十六五規劃來提升扶貧工作質量。由于扶貧工作的關鍵點是扶貧產業和扶貧人才,因此該規劃應圍繞著扶貧產業和扶貧人才兩個軸線編制,十四五扶貧規劃中就應該按照近期(2025)、中期(2030)、遠期(2035)制定目標,明確工作方案和發展思路。
四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應與脫貧攻堅工作融合在一起。
在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工作中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各個民族在上述工作中都承擔著相同的責任,共同的理想和事業能夠拉近各民族的心,共同的事業能夠增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工作有了更多的抓手,通過脫貧攻堅工作使各民族的心貼得更近,貼得更緊。我相信,各民族共同團結、共同奮斗,必將消除貧困,必將帶來共同的繁榮和發展。
延伸閱讀: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