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路政局密云公路分局局長 魏寶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部署下,我國扶貧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舉世矚目的成就。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近一億人,減少到2018年年底的1660萬人。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改善,新建、改建貧困地區農村公路50多萬公里,解決了1000多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自然村通電接近全覆蓋,危房改造700萬貧困農戶。通過深入開展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貧困地區的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得到培育壯大,發展動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逐步建立起脫貧攻堅的責任體系、政策體系、監督體系、考核體系,整個制度體系日趨完善,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
在驚嘆于偉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的看到,我國在實現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偉大目標的前路上,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困難和挑戰。一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發生率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脫貧內生動力不足的跡象逐步顯現;三是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后,改善成本高、難度大,任務艱巨。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緊要關頭,越不能松懈,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進有所區別,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防松懈、防滑坡。”要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必須扎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切實強化組織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是我們最大的政治優勢。以黨建促脫貧,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必須堅持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抓緊抓實。各級黨委政府要增強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提供好組織保障。
二、突出重點,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
深度貧困地區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出難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統籌各方力量,切實抓好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要聚焦和瞄準深度貧困地區這個堡壘,著力改善這些地區的發展條件,解決這些地區群眾的特殊困難。
三、授人以漁,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脫貧貴在立志,沒有脫貧志向,再多的扶貧資金也只能管一時,不能管長久。要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意識,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四、遵循規律,扎實推動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要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有序推動,既不急躁蠻干,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影響質量,也不調高標準、吊高胃口。脫貧計劃不能脫離實際隨意提前,要量力而行、真實可靠,不要層層加碼,不喊過高口號。要立足精準、真抓實干,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核心是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讓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將從嚴從實的要求貫徹到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過程和各環節。
五、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要充分認識到脫貧攻堅是一項長期任務。要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確保貧困地區焦點不散、靶心不變、力度不減。要加快完善低保、醫保、醫療救助等相關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體系保障貧困群眾真脫貧、早脫貧。要及早謀劃脫貧攻堅完成后的工作,切實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絕非一朝一夕。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決心、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奮力書寫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延伸閱讀: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