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科協副主席 田文
政協委員來自群眾,也工作和生活在群眾中。科協界別政協委員從科技社團中來,通過科技社團這個平臺,又很好地履行了委員的職責。涉農科技社團中的政協委員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開展了生動的實踐。
科技強,則農業興。當前,我國脫貧攻堅正處于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科技扶貧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亟待更多科技力量的支持。在眾多科技力量之中,科技社團作為科技領域的社會組織,發揮著獨特優勢。以北京地區的科技社團為例,自2006年起,北京市科協所屬40多家科技社團的1300多名科技工作者通過參與市科協、市農業局、市農委聯合發起的“科技套餐工程”項目,持續為京郊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十余年,推廣農業科技成果869項,培訓農民24.66萬人次,直接、間接帶動農民增收近3億。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依托“科技套餐工程”的工作體系,科技社團中的政協委員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2017年至今,來自53家次的北京科技社團2822名科技工作者廣泛聯合,開展科技助力精準扶貧服務216項,覆蓋了全國11個省(自治區)的72個貧困縣。
一、跨界交流踐行協商理念
農業生產是個系統工程,往往需要若干領域技術的集成創新??吹竭@一問題后,自2007年開始,在市農業局高華等領導同志親自支持下,時任北京農學會理事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陶鐵男以及來自果樹學會、蔬菜學會、作物學會、食品學會、環境科學學會中的新老政協委員接續奮斗,將協商理念寓于履職全過程,圍繞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的若干問題,以“科技套餐工程”為具體抓手,推動科技社團間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合作,經過幾年的時間逐步形成了由20多家涉農科技社團組成的“市科協涉農學會聯席會”工作機制,針對某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問題聯合給與指導、幫扶,同時聯合政府部門,圍繞農業生產發展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這種跨界聯合,有助于發揮協商優勢,如2009年前后,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在我國由南向北迅速擴張,也已威脅到北京地區的番茄生產,針對這一情況,通過涉農學會聯席會,迅速組織了來自北京植物病理、蔬菜、昆蟲等學會的專家聯合攻關,在短時間內,提出了一套綜合防控該病的有效辦法,及時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黃化曲葉病毒病進入北京,番茄生產面臨大幅度減產的威脅》的建議,很快得到市領導的批示和市主管農業部門的回復和重視,為首都“菜籃子”保駕護航。
二、上下聯動結成協商碩果
在科技套餐工程中,涉農學會聯席會和區縣科協聚焦區域農業生產發展問題開展經常性的溝通研討,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創新協商形式,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和區政協委員發揮各自優勢作用,形成了上下聯動的模式,促進了科技服務資源供給與基層農業需求的精準對接,幫助京郊農民增收致富見實效。
例如圍繞昌平區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由昌平區科協牽頭,從區蘋果產業和食用菌產業入手,聯合北京果樹學會、食用菌協會、烹飪協會的專家,分別以昌平真順村、黑山寨村為試點開展科技幫扶,當地合作社、昌平區科協、科技社團聯動,在農戶和專家之間搭建了橋梁。僅在幫扶當年,當地合作社的蘋果全紅蘋果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品質的提高,帶來了售價提高20%和收入的增長;在黑山寨村,提供了從栗蘑菌棒生產、產品銷售至研發栗蘑菜品一條龍的科技服務,通過支持當地發展休閑農業,帶動合作社130戶農戶年均增收7萬元,并將栗蘑種植范圍輻射到內蒙古、青海、吉林、湖南等多個地區。這其中,昌平區科協、科技社團中的政協委員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廣泛聯合續寫協商佳話
2017年,由北京農學會理事長、市政協委員李云伏牽頭,“市科協涉農學會聯席會”進一步升級為“北京現代農業聯合體”,除了科技社團外,還吸收了多家科技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加入,秉承協商理念,充分發揮界別優勢作用,搭建了政產學研用合作交流平臺,推動學科集成創新和資源共享,服務北京美麗鄉村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
三年多來,依托北京現代農業聯合體這一平臺,各涉農學會響應號召、積極行動,針對北京低收入村開展了17項“低收入鄉村科技幫扶計劃”科技服務項目,對接低收入村15個,農業合作社5個,服務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助力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科技能力提升,培養了一批農業生產技術骨干。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新疆、西藏、河南、河北、內蒙古對口幫扶地區開展規劃咨詢14項;舉辦鄉村振興人才培訓8次,累計培訓學員485人次;建立遠程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通過雙向視頻咨詢診斷系統,讓貧困地區的農戶與北京專家“面對面”進行農技答疑,累計指導農民2000余人次,為貧困地區農業生產提供了精準的科技幫扶;為貧困地區引進科技成果95項,提供600公斤籽種、16000余株苗木,受益人數達10萬人次,輻射面積近2萬畝。三年來,依托現代農業聯合體,北京地區的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其中有7人獲得了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稱號,2家科技社團獲得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團隊稱號。通過現代農業聯合體,廣泛協商作用進一步發揮,涉農科技社團、機構的資源得到充分調動和開發,科技助力精準扶貧成效更加顯著。
附:部分參與“科技套餐工程”的政協委員名單
陶鐵男 全國第十屆政協委員,曾任北京農學會理事長
高 華 北京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主任
李云伏 北京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現任北京農學會理事長
李 武 全國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現任北京蔬菜學會理事長
魏欽平 北京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海淀區第七屆、八屆政協委員,北京果樹學會常務理事
王俊英 北京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曾任北京谷物協會理事長
芮玉奎 海淀區第十屆政協委員,北京食品學會會員
聶桂生 北京市第七屆、八屆、九屆政協委員,中國環境學名譽理事長
唐俊杰 全國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政協委員,現任北京制冷學會理事長
楊偉蘭 北京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密云區第二屆政協委員會副主席,密云區科協主席
李雪紅 北京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昌平區第五屆政協委員會副主席、昌平區科協主席
延伸閱讀:
掃描二維碼 關注北京政協